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叶绿素汁与糖尿病

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专业人事提示:

对于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开始食用叶绿素汁后,应经常检测血糖值,因为服用叶绿素汁l~2个月后,很有可能由于胰脏机能的逐渐恢复(尚未完全丧失功能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所有服用的人,毕竟叶绿素汁只是食疗调理,不是药物),在血糖能够恢复正常的趋势下应逐渐减少降糖药的服用或者胰岛素的注射用量,否则会因为药物或胰岛素过量造成低血糖而造成危害(具体减少药物用量的尺度,最好能向主治医生咨询)。当血糖降至空腹时7.2(mmol/L)或130(mg/dl)以下,则不必再服药或注射。

无畏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代谢病,人体内的细胞工作是靠细胞交替、代谢新旧物质,这种变化牵制整个人体健康,糖尿病是由于细胞代谢缓慢所造成的问题,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造成胰岛素不足,胰脏又再慌张地大量分泌胰岛素,这种恶性循环反复多次以后,胰脏疲惫不堪,逐渐丧失正常的机能。


此时,若注入胰岛素,血管受伤,毛细血管受伤更加严重,许多障碍毛病随之并发。叶绿素汁内含大量代谢活性营养素、维生素B群与矿物质,是调节代谢器官正常运作的主要成份。叶绿素汁对改变体质很有效,能够使酸性体质逐渐改为弱碱性体质,糖尿病自然痊愈,这是药物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1977在台湾医学会杂志上发表,台北医学院生化科研究室,以花鼠实验证实叶绿素汁对糖尿病有降血糖因子作用,而且血糖再降低后,并不会因此继续降低而呈低血糖。

“对症疗法”是现代医学的悲剧。

现代医学大部份对糖尿病治疗所采取的方法:

1、限制饮食热量:
糖尿病是胰脏分泌不出充分的胰岛素来代谢血中糖份所造成的。既然如此,则限制患者的饮食热量来减低摄取糖份,以与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平衡。


2、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药物:
既然是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注射胰岛素(猪的胰岛素)来补足,或使用药物暂时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与血中糖份保持平衡,以上方法即所谓的“对症疗法”。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毛病出在血糖值升高,因此,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医生便认为已尽治疗之责。这和高血压患者给予降血压剂如出一辙。这便是“对症疗法”。医生告诉患者糖尿病病不可怕,只要每天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便相安无事。因此患者深信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并认为血糖不升高糖尿病便没事。

然而,注射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增加,患者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医生说病情在恶化,患者觉得莫名其妙,血糖不升高糖尿病便没事了怎么会恶化?其实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尿中不排出糖份。但是并不等于糖尿病已治愈。胰脏的障碍未解除,仍然继续恶化。随其恶化胰岛素的分泌量越减少,而胰岛素的注射用量越增加。好比,内部有问题的苹果喷上保鲜剂,看起来新鲜,但内部继续在腐烂。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保持正常,并不表示产生异常的胰脏功能已恢复正常。

胰脏的障碍恶化到最后,会引发所谓的“糖尿病并发症”,即网膜症导致失明、肾脏障碍引发尿毒症、脚底溃烂导致折肢、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狭心症、脑中风、心脏病发作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而导致死亡。

糖尿科的医生只管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升高便完成任务,其它并发症不在糖尿病的治疗范围内,因此,患者只得自找眼科手术、外科截肢、肾脏透析。过去50年来“对症疗法”不但无法治愈糖尿病,也无法阻止并发症的的产生,以至糖尿病成为不治之症。所以这就是现代医学“对症疗法”的悲剧。

“营养疗法”——糖尿病的曙光

糖尿病经查明是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所造成的代谢病。对这种由于身体本身变质所引起的疾病不能以对付细菌般的“对症疗法”来医治。因此,美国开创“Ortho-Molecular Medicine分子矫正医学”(即:细胞矫正)并提倡“Nutrition Therapy营养疗法”(即:食物疗法)。简单地说,就是补给营养来矫正细胞的代谢恢复正常。

由此揭起用食物来治疗糖尿病的革命。随之日本、德国也开始“食物疗法”。把引起细胞代谢失调的根源予以解除,糖尿病就自然治愈,其并发症也随之消失。但是,用食物疗法来解除引起细胞代谢失调的原因并非易事。以补充代谢营养素来说,虽然其所需分量并不多,但要从食物中来收集齐全并不容易,即使能收集到,其量必然与牛、马的食量一般多,非人们所能摄取。对于毒素的排除是个大问题,因人体基因没有特殊去毒程式,至于解决缺氧的问题,必须要清血,把血液中的垃圾清除,来减低氧气的消耗,并要给血液中供氧也是难题。

这些技术问题历经各国专家的长期研究、探讨和实验中发现叶绿素汁具有上列供给代谢营养素、排毒、清血和供氧的作用,可把病情未恶化至出现并发症的初、中期胰脏障碍予以解除,使其机能回复正常。由此,昔日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糖尿病的治愈,出现了曙光。其实这一切的研究跟中国传统中医的原理是相一致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